今(11)日,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2020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第二場次熱烈展開,以「步向2020數位醫療新十年」為主題,下半場邀請到神經元科技執行長楊鈞程以及醫守科技執行長龍安靖數位醫療新銳,與大家分享臺灣數位醫療於臨床上如何落地運用。
醫守科技執行長龍安靖則分享「AI輔助用藥安全新契機」,他表示即使醫療現在發展已經相對過去進步,但醫院中的資訊仍存在片段化的問題,在醫療資訊不完整情況下,容易造成醫療錯誤、用藥錯誤。 臺灣每年平均開立3.6億張處方量,開錯處方藥約300萬張,明確開錯藥也有10萬張,不洽當劑量、不適當處方開立也占3-5%。根據統計2000年開始,美國因醫療錯誤使患者死亡躍上第三死因,至2016年狀況仍未改善,這是大家都想解決但不易解決的問題。 開錯處方藥的問題全球都在發生,這不只是藥物管控問題,其衍生的額外人力、物力耗費、訴訟成本等造成龐大社會問題。 處方藥開錯主要是因為藥名易混淆、看診時間短、多重疾病、多重藥物而造成。目前雖然有很多相關的警示系統開發,除了警示正確率不夠,系統開發、管理者往往不是醫生,因此開發的系統往往無法滿足醫事人員使用需求。 醫守也進一步將處方開立系統圖像化,該系統在開立的一百張處方箋中約3%的處方會跳出警示,醫生接受率達70%、正確率達85%。他也強調醫守開發的系統不只加強用藥安全,還進一步改善用藥知識。
報導節錄於環球生技月刊
7月23日,比翼資本與北醫攜手在2020-Bio Asia亞洲生技大會期間,舉辦新一期輔導新創成果展「TMU X BE Demo Day」,展示來自美國、加拿大國內外10家獨具潛力的新創公司,同時,比翼與北醫選出3家最具海外市場擴展的新創公司分別注入10萬美金的投資,包含龍骨王(LongGood)、醫守科技(AESOP)與美國健康監測解方公司Rhythm Diagnostic System(RDS)。
今(26)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與國際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共同舉辦生醫產業加速器Pitch Day,是台灣第一個跨產學研醫的國際型加速器,下午公布8個獲獎團隊,包含從中研院、國衛院與台北醫學大學等研究單位衍生的新創公司,其領域橫跨數位醫療、小分子藥物、癌症免疫療法、微流體晶片與基因檢測,陳建仁副總統也特地親臨現場,顯示政府對生技產業的重視。
於今年7月正式成立的醫守科技,透過人工智慧從醫療資訊系統端下手,推出「MedGuard(藥御守)」解決用藥錯誤的問題,目前已經在北醫體系包括:北醫附醫、雙和醫院和萬芳醫院進行實測,每年約有250萬次提示使用,每次提示即代表一次完整的看診,目前有250位醫師在使用。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