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台灣醫界聯盟執行長林世嘉指出,AI是未來醫療健康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應推動跨領域及跨部會的合作,結合產官學與社會,加速人工智慧應用成為防疫利器。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今(19)日辦理數位醫療商業模式座談會系列一人工智慧,衛生福利部施養志技監致詞時指出,透過遠距設備、平板電腦、醫院機器人等的協助,減少醫護人員與病患的直接接觸,便能降低感染的風險,這是防疫結合智慧科技可以帶來的益處。
2020CES正式開展,匯聚各國創新應用。包含自駕車、AI人工智慧、智慧醫療、智慧科技、智慧家庭、智慧生活等跨領域專家與產業人士約莫超過7萬人與會。
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文雄、科技部政務次長許有進、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司長邱求慧與2020 CES TTA台灣創新館中的82家團隊共同向全球科技與會者展現台灣智慧應用實力。
Taipei, Jan. 6 (CNA) A delegation of 28 Taiwanese startup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ST) will attend the 2020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 in Las Vegas to gain exposure for their brands, the ministry said Monday.
The 28 startups (including Aesop Technology) are largely involved in providing solutions in health care, internet security and smart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ir presence at the upcoming CES will demonstrate Taiwan's capability for innovation, the ministry said in a statement.
不僅是智慧醫材硬體與微創手術發展得如火如荼,軟體醫材團隊也有很多市場拓展與技術升級。目前在台灣與美國都與醫院合作驗證的醫守科技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龍安靖認為,全球的醫療安全都可望隨著電腦資訊系統的跨域整合與智慧化,有更貼近場域需求的發展。創新系統的價值不僅在於彈性,更在於提升產業價值。
希望藉由人工智慧資訊系統,以水平的角度,整合醫療資訊系統的醫守科技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龍安靖表示,推出「MedGuard ( 藥御守 )」就是希望解決用藥錯誤的問題。同時也認為,在許多醫療照護數位轉型與AI應用領域當中,聚焦用藥安全的技術發展,也是藉預防型的解決方案,降低系統性風險與提升病人安全。
10月30日晚,台灣林口「新創園」與「麻州挑戰(MassChallenge)」合作的「B2MC Taiwan」項目在波士頓國際房產公司Avison Young駐地舉辦交流會,包含醫守科技在內的12家參與此項目的初創企業代表介紹他們的創意。
目前,這些團隊正在「麻州挑戰」波士頓總部參加創業輔導營,培訓內容包括市場營銷、品牌塑造、FDA審核、商業策略等等。輔導營結束後,前2名優勝團隊將成為「麻州挑戰」波士頓或以色列加速器複賽團隊。
臺灣第一個結合產、學、研、醫的「國際生醫加速器合作計畫」,由本院生醫轉譯研究中心、跨國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主辦,培育能打世界盃的生醫新世代!於今(2019)年10月26日舉行Pitch Day最終決選,8組生醫新創新星脫穎而出!他們將在未來三個月獲得專業訓練課程、一對一商品化指導、國際專家顧問輔導,更有機會可代表臺灣參與全球新創賽,助臺灣生醫新星推向世界舞台、與國際接軌。
臺北醫學大學衍生的兩間新創公司日前在臺灣第一個結合產、學、研、醫「國際生醫加速器合作計畫」的卅一組全球新創團隊中經審查面試、決選後脫穎而出取得入圍,將在未來三個月獲專業訓練課程、一對一商品化指導、國際專家顧問輔導,更有機會躍上世界舞台與國際接軌。
ATP BioPharm,針對臨床未解決的疾病開發小分子藥物,推動藥物從臨床前至臨床階段。目前所開發的藥物MPT0G211,是市場第一個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且可口服的選擇性HDAC6 抑制劑。至今MPT0G211 已完成多數的臨床前試驗,預計於明年第四季申請美國食藥署審查。現在正尋找更多的資金以完成所有的臨床前試驗,並且尋求共同開發或授權之機會,加速藥物開發療程,盡早進入臨床試驗。
Guzip Biomarkers Corp,酷氏基因也是臺北醫學大學技術成果衍生的新創公司,致力於甲基化基因檢測的研發與臨床應用,主要發展產品MPap是子宮內膜癌體外診斷試劑,該技術是結合傳統抹片檢體,藉由分析特定基因之甲基化情形,探討患者是否為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希望為女性醫療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此次決賽從十六組團隊中決出八組,其他六組分別為:AESOP Technology、CancerfreeBiotechLtd、cytena Bioprocess Solutions Co., Ltd.、TMU KHC team、NHRI-New Co (ABT)、Academia Sinica - Amnion Biosciences。入圍的決選團隊中,有致力於利用物聯網科技解決病理的追蹤和管理,也有以數位科技與大數據的應用,提升醫師診斷的準確性。更有參與團隊在腫瘤領域中鑽研,期望未來不僅提供個人化精準治療及新藥,針對預防檢測及術後追蹤也透過數位醫療大幅提升抗癌效果。
今(26)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NBRP)與國際大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AZ)共同舉辦生醫產業加速器Pitch Day,是台灣第一個跨產學研醫的國際型加速器,下午公布8個獲獎團隊,包含從中研院、國衛院與台北醫學大學等研究單位衍生的新創公司,其領域橫跨數位醫療、小分子藥物、癌症免疫療法、微流體晶片與基因檢測,陳建仁副總統也特地親臨現場,顯示政府對生技產業的重視。
AI 醫療應用、疾病快篩檢測、創新醫材是台灣生醫產業正在崛起的三大領域,許多具有技術、有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的廠商或是學術研究人員這幾年積極投入研發,也在近期國際展會中紛紛傳來好消息,不僅為台灣生醫產業開闢新戰場,也讓國際看到台灣創新實力。今年 9 月 23~25 日由科技部領軍,帶領 12 家生技新創產業前進美東,以 TTA 科技新創品牌在 The MedTech Conference 2019 設立台灣國家館,總共進行了高達 180 場次的資金、人才、技術媒合,受到當地生技大廠、醫學中心重視。
在智慧醫院的發展過程,結合新創公司的先進AI技術與方案,無異是最事半功倍的聰明選擇。這次智慧醫療論壇的新創D talk,也特別邀請4隊分別專精於3D數位病理成像、精準用藥、大數據加速平台與整合性動物性實驗等領域的新創公司,參與技術展示並發表專題演講,成為本次盛會的精采壓軸。
Taiwan start-ups have some digital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they’d like to br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They have a few hurdles to clear first. For many foreign companies, unique technology isn’t enough to secure investors in America. The medical technology market is highly regulated,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remain very cautious about where they invest their money.
Taiwan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promoting and commercializing home-grown technology. “Taiwan has an established record for innovation in semiconductors and now we are targeting AI,” said Chun-Yi Tu,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for Taiwan’s Department of Academia-Industry Collaboration and Science Park Affairs. A late-September forum in Boston focused on developments “devoted to improving the well-being of patients.” The forum brought nine start-ups — Reliance Biosciences; FaceHeart; Aesop Technology; Heroic-Faith Medical Sciences; Summed Taiwan; AHEAD; RiCHE Biotech; Arvin Bio-Medical Research and MTAMTech Corp. — together with venture investors, technology developers and potential end-users. The companies have created solutions that advance the digital healthcare market through AI, data analytics, and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break-throughs.
Medical errors are the 3r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One in four patients are harmed while receiving healthcare. Medication errors cost a lot and kill a lot. They are a costly but preventable problem. MedGuard, a system developed using 1.3 billion medical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lps to prevent medication errors. MedGuard delivers proactive protec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and has been tested in a live clinical trial at three teaching hospitals.
為鼓勵台灣科技新創前進國際及打入全球市場,科技部於 9 月 23 日至 25 日率領 12 家醫療科技新創公司,首度征戰美國波士頓全球醫療科技產業高峰會展(MedTech Conference 2019),以「Taiwan Tech Arena」(TTA)為品牌形象成立台灣新創國家館。
於今年7月正式成立的醫守科技,透過人工智慧從醫療資訊系統端下手,推出「MedGuard(藥御守)」解決用藥錯誤的問題,目前已經在北醫體系包括:北醫附醫、雙和醫院和萬芳醫院進行實測,每年約有250萬次提示使用,每次提示即代表一次完整的看診,目前有250位醫師在使用。
據統計有高達51%的處方錯誤從醫師端造成,而醫師每天問診次數多、藥物名稱艱澀難懂易混淆,病人「吃錯藥」的嚴重性可想而知,醫療體系也為此錯誤付上高額成本代價。為減少用藥錯誤情形,AI人工智慧能夠在醫師處方流程上發揮關鍵作用!
可能讓病人吃錯藥的環節包含:處方箋、調劑階段、給藥階段,以及病人錯誤服用。正確用藥仰賴用藥正確的處方箋,曾有醫院誤開藥物一個月達1000次!AESOP團隊以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MedGuard」(藥御守),試圖從醫療資訊系統端解決醫師處方箋的難題,減少用藥錯誤。估算在台灣不適當處方率近5%,這個比例和美國相當,也接近全球平均數值。
首屆「B2MC Taiwan創業輔導營」將於5/26-28在台北舉行,並有來自包含台灣、美國、拉脫維亞、丹麥、印度、馬來西亞、法國、加拿大、中國大陸等25個國際團隊參加。
「B2MC Taiwan創業輔導營」更標榜來自MassChallenge波士頓和以色列兩大加速器的資深創業導師,師資陣容包含美國東北部20位最有成就的連續創業家亞力克・史登(Alec Stern)、波士頓科技創投公司MassVentures 副總裁珍妮佛・喬丹(Jennifer Jordan)、波士頓知名天使投資人凱瑟琳・希利(Kathleen Healy)、以色列知名新創業師及全球醫材行銷專家冉尼・席弗林(Rani Shifron)、曾負責全球知名生技藥廠百健(Biogen)數位創新的華裔AI專家漢克・吳(Hank Wu)),以及具有在全球藥廠推動生醫產品商品化之豐富經驗的女性華裔生醫專家艾利・張博士(Alley Chang)。
你知道開錯一顆藥到嚴重如癌症治療,和我們生命最貼近之處,也隱藏著AI的身影嗎?「我們是為了喝牛奶(建立病例數據)而養牛(指設立系所),為養牛而蓋牧場(指設立科技學院)。水果成熟了(指技術到位),要深入所有痛點去解決問題。」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李友專,點出北醫具備二十年以上醫療數據的優勢。
他反向從三%的錯誤處方箋找到正確輔助方法。在一八年,透過健保資料庫及大型醫院病歷,分析七億張處方,導出數百億筆診斷和用藥排列組合,再透過AI演算法,開發出「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AESOP)。
理解用藥錯誤,可以從兩則歷史新聞開始。十多年前,新北市有醫院錯把肌肉鬆弛劑當成B肝疫苗,7名新生兒被施打後,腦部出現異常反應,不幸釀成1死6傷慘劇。更久遠前,曾有民眾被狗咬傷,求助北市知名的教學型醫院,急診室醫師開藥時,卻將抗生素盤尼西林(Penicillin)誤植為急救用的高濃度鉀離子(Potassium),該位民眾當場心臟驟停。
這些案例留下的教訓猶在,而藥物劑量錯誤、使用方式混淆等醫療糾紛,從0.5顆變5顆、外用變口服,在大醫院、小診所都有可能上演。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台北醫學大學團隊開發出的「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將有效降低用藥錯誤的風險。 |
All
|